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小说书库 www.xssk.net,最快更新宁城往事之三朵花最新章节!

病情稍好,即到成都净居寺,拜谒无相大师金和尚,请求皈依佛门。金和尚为禅宗八代高僧,世称“东海大师”,察其意诚,求佛意志坚定,言语相投,乐意收为门徒,取名“无住”,随即为他剃度,受了“具足戒”,并口授释家修行心要促其禅悟。时年25岁。无相为了让他虔心深造,派他到彭县白鹿山结庐居住,使其清心寡欲,凝神静悟。他潜心礼佛,养性修真,十年面壁,禅定大进,终成一代高僧,后派他到广德寺主持。

    也许正是因为克幽与李氏家族的血缘关系,才有如此雄厚的财力物力大修广德寺。

    从山麓至山顶,依山建寺,中轴线上有殿宇七重,东西配殿独自成院,大小殿阁塔坊共有25座,以大雄宝殿为轴心,呈三列纵向分布,从山麓至山顶,共有殿宇九重,亭榭二十六处。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哼哈殿、圣旨坊、碑亭、天王殿(兜率天)、大雄宝殿、佛顶阁等依次排列,层层叠起;东有千佛楼、燃灯殿、百子殿;西有地藏殿、观音殿、念佛堂、善济塔、玉佛殿等。这些殿舍各抱地势,主次分明,对称有序,斗拱华丽,翼角出翘,脊饰雄壮,肃穆壮观。

    克幽禅师也曾经两度被引入宫讲经说法,被封为护国禅师,唐代宗赐名“克幽”,并赐予紫衣袈裟。

    由于克幽禅师是皇室嫡亲,历朝历代的钦差到该寺宣读圣旨时,都亲自进入寺庙内。而其它寺院如峨眉山等奉迎圣旨时,都要出庙门十里。广德寺接旨却在庙中,可见位尊之极。

    至今庙里还矗立着高大的圣旨坊。

    关于广德寺的种种传说,张素芳和王淑仪也听过不少。可依旧觉得它神秘莫测。

    以前她们也跟着家里人来过。

    今次又和以往不同。

    下次结伴同行又不知道要等到多久。

    何况又少了一个爱热闹的吴敏。

    张素芳和王淑仪跟着队伍来到了寺外的风雨廊桥——圆觉桥。

    抬滑杆的在这里停了下来。

    进寺庙先得过圆觉桥。

    卧龙湖的水从桥下潺潺流过。

    圆觉桥是一座风雨廊桥,上面盖着瓦,可以遮风避雨。

    桥头挂着一块匾额,上面是圆觉桥三个鎏金大字。

    桥面由青石铺成,很宽,足够两辆马车并排通过。

    桥的两侧各有四根圆柱,每两根圆柱之间有供行人休憩的木椅。

    据说当初建寺的时候,克幽禅师特地把这座桥修成廊桥,就是为了给行人和附近山中的村民遮风避雨。

    桥够宽,马车虽然可以驶过圆觉桥。

    但是却从来没有人这样做过,无论是谁都是在桥这边就下车下轿下马,然后走过去,就连来传旨的钦差大人也是如此。

    皇家禅林可不是浪得虚名。

    早先这座桥并没有名字,后来皇家敕克幽禅师为“圆觉慧应慈感大师。”

    宁州百姓也感念克幽禅师之功德,请封此桥为圆觉桥。皇家家恩准,并亲自提了三个字。

    试想,桥是克幽禅师的名,字是皇家所提,谁还敢不在此下马下轿。

    桥头的广场上人山人海,除了来上香的,还有不少商贩摆摊。

    卖香蜡纸钱的,卖针线玩具的,卖吃的喝的,还有卖打药的跑滩匠和跑江湖的杂耍艺人,都从四面八方来赶庙会,

    聚在桥头的人也越来越多,热闹非凡。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