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小说书库 www.xssk.net,最快更新地窖里的朱元璋最新章节!

    第174章 生擒左良玉

    崇祯十六年九月二十五日。</p>

    距离湘阴东北约四十余里左右的归义镇,正有大批人马自北徐徐而来。</p>

    归义镇便是后世汨罗市,隋朝时期曾建县,为罗县。</p>

    但后来撤销了县制,改县为镇。</p>

    除了归义镇以外,旁边还有个新市坊,基本上相当于两个乡镇的规模。</p>

    此刻左良玉的部队已经蜂拥而至,周边百姓四散而逃,基本上大多都跑到了湘阴或者长沙去了。</p>

    皆因左良玉的部队声名狼藉。</p>

    他劫不劫掠百姓,全靠朝廷有没有给予他粮草军饷补给。</p>

    崇祯十年,应天巡抚张国维让左良玉进大别山腹地去剿灭潜藏其中的农民起义军,但没有给足够的饷银,他不仅不听,还纵兵在舒城等地劫掠百姓,掳掠妇女。</p>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攻打襄阳,左良玉至武昌,向楚王要兵员、要粮饷,均没得到补给,遂掠夺武昌包括漕粮盐舶,到九江后拥兵二十万观望自保。</p>

    其余大大小小的劫掠次数非常多,以至于很多史料以及后世学者研究认为,左良玉对于百姓的劫掠破坏还要甚于农民军起义的劫掠破坏。</p>

    然而站在左良玉的角度,他也没什么办法。</p>

    当兵就得吃粮拿饷,上面克扣饷银,不下来钱粮,他就带不了队伍,没法带着士兵们饿着肚子打仗。</p>

    朝廷没有钱粮,无数贪官污吏上下其手,各级军官层层盘剥,左良玉有什么办法?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左良玉的做法谈不上对错。</p>

    至于听调不听宣。</p>

    郑崇俭、贺人龙、袁崇焕、刘策、杨一鹏、熊文灿、范志完、赵光抃等人的例子都在前面。</p>

    朱由检这个人的问题就在这里。</p>

    他只想听好消息,不想听坏消息。哪怕这些人前面战功再多,之前打了多少次胜仗,可一旦打一次败仗,他就会把这些人杀掉。</p>

    如此功罪不能相互抵消,下面的这些人自然也就一个个不敢再用心做事,直至亡国。</p>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左良玉只是为了自保。</p>

    当然。</p>

    即便如此,也不能为他肆意劫掠百姓而脱罪。</p>

    劫掠了就是劫掠了。</p>

    功是功,过是过,不能因为是无奈之举就能原谅他的罪责。</p>

    否则对那些被劫掠的百姓何其不公平。</p>

    只能说人性是复杂的,无法单纯地用好坏来形容。</p>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目前对付流寇的战功当中,左良玉的战功已经是仅次于孙传庭的存在。</p>

    而这次来长沙,便是与吕大器达成了交易。</p>

    由于左良玉的伯乐侯恂被温体仁、薛国观等人嫉妒而弹劾入狱,吕大器又与温体仁等人交好,因而左良玉心中戒备。</p>

    不过吕大器还是很有大局观,亲自前往左良玉营中与之详谈,并给予粮草军饷支持。</p>

    在这种情况下,左良玉决定亲自率兵二十万攻下长沙。</p>

    只是说是二十万,其实精锐也就那么两三万,其余十多万全都是流民组成的炮灰队伍,里面甚至有很多小孩妇孺,军容军纪非常差。</p>

    到了归义、新市之后就四处抢夺百姓财物,以至于百姓连夜往长沙的方向跑。</p>

    此刻正是晚秋时节,小冰河时期,湖南的温度开始下降,但白日依旧暖阳高悬,大概有个十多度,夹杂着微微秋风,谈不上特别冷。</p>

    44岁的左良玉骑在马背上,身边跟着儿子左梦庚。</p>

    其余马进忠、卢鼎、金声桓、王允成、吴学礼等部将则各自领本部人马继续往南赶路。</p>

    与后世对明史不太了解的人想像的一样,左良玉的私德居然还可以。</p>

    妻去世后一直没续弦,也不蓄私财,有钱就给部下,战友去世收留对方女儿为义女。</p>

    据史料记载,每当部下们花天酒地逍遥快活的时候,左良玉都会一个人在营帐内不跟他们掺和,也从不亲自带兵劫掠,只是部下没粮饷了就让他们自己去。</p>

    平时慰问士卒,招抚流民,且一生都未降清。</p>

    他面容略显清瘦,骑在马背上,眉头有些紧皱道:“梦庚。”</p>

    “父亲。”</p>

    左梦庚应了一句。</p>

    “你说长沙的那位到底是什么路数?”</p>

    “孩儿也不知。”</p>

    “真希望太祖临凡是真的。”</p>

    左良玉感慨了一句。</p>

    左梦庚挠挠头道:“这等事情匪夷所思,怎么可能呢。”</p>

    左良玉只是笑了笑道:“为父只是希望是真的。”</p>

    说罢他扭头看向南方,旷野上密密麻麻的人如潮水一般向着湘阴的方向而去。</p>

    他们很多都是衣衫褴褛,其中有老人小孩女子,拖家带口,步步前行。</p>

    唯有左良玉中营才有真正许多全副武装,穿着明军服饰的士兵。</p>

    到晌午时分,左良玉部距离湘阴县城就只有不到五里。</p>

    湘阴毗邻湘江,水系达,湖泊众多。</p>

    湘阴东北一座小山坡上,傅友德与冯胜的指挥所就设在这里。</p>

    他们可没兴趣与左良玉打什么城池防守战,直接野战!

    二人手底下拢共才13oo人。</p>

    敌人2o万。</p>

    然而优势在我。</p>

    无人机操纵员驾驶着无人机升空。</p>

    在电子屏幕当中,傅友德与冯胜看到东北面旷野上,人群徐徐向湘阴而来。</p>

    见此傅友德皱起眉头道:“怎么全是老弱妇孺?”</p>

    冯胜说道:“大抵是这人惯用伎俩,以老弱妇孺先冲阵。”</p>

    “嗯。”</p>

    傅友德点点头道:“让炮营准备,目标是瞄准他们后面的精锐士兵,只要一轮炮打完,他们肯定溃散,让将士们追过去。”</p>

    “说实话,都是大明的士兵,不太忍心下手。”</p>

    冯胜皱起眉头。</p>

    他们是明初的开国大将,如今已经是明末了。</p>

    左良玉虽说是军头,听调不听宣,但实际上还是明军的序列之内。</p>

    那些流民营穿的衣服不同,可他们穿的衣服也都是明军正装。</p>

    因此都是大明的兵马,犹豫也是正常的事情。</p>

    傅友德说道:“陛下说了,那左良玉四处劫掠,为祸一方,杀了就杀了。何况你自己看看,他们拿老弱妇孺冲阵!”</p>

    “嗯,好吧。”</p>

    冯胜点点头。</p>

    拿老弱妇孺冲阵他们不是没看过。</p>

    当年元末的时候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在王朝末年已经是常态。</p>

    然而他们是朝廷,是官府,不是土匪,自然要有法制。</p>

    让老弱妇孺在前面冲阵,那就已经不是官兵了,跟土匪也没什么区别,哪怕乱世把官兵逼成匪徒,也改变不了事实。</p>

    “我就怕伤到前面的老弱,先找找左良玉人在哪里吧。让人拿倍镜过去,看能不能把他点杀。”</p>

    冯胜想了想又道:“左良玉一死,大抵他们也会溃散。”</p>

    “好,看看。”</p>

    傅友德就让无人机驾驶员四处搜寻。</p>

    之前他们还用望远镜,但无人机可比望远镜厉害多了。</p>

    俯瞰整个战场,犹如站在上帝视角,战场上的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尽收眼底。</p>

    时间很快慢慢过去。</p>

    想在二十多万人当中精准找到一个人很难。</p>

    他们一没左良玉的照片,不知道对方的模样。二来人实在是太多了,哪怕有大纛也不好找。</p>

    不过大纛是重要的参考物,在足足寻觅差不多半个时辰之后,他们终于现了目标。</p>

    有一众卫士簇拥着一个将领模样的人慢慢来到了队伍前面。</p>

    随着时间推移,左良玉的部队已经到了湘阴城外,距离大概已经不足二里左右。</p>

    阵型慢慢摆开,各级将领自然也就浮出水面。</p>

    傅友德与冯胜出了指挥所,站在山坡上拿望远镜扫视了一番,又经过对比,指着那边说道:“那应该就是左良玉所在。”</p>

    “看大纛大抵是,但这距离怕不好狙杀。”</p>

    冯胜思索道:“不如放一炮吧。”</p>

    “也行。”</p>

    傅友德点点头。</p>

    随即几个士兵就把神威炮给推了过来。</p>

    足足准备了十辆。</p>

    别说炮决左良玉,就算是把他以及他身边的数百名卫士全都炸死,也已经足够了。</p>

    “调整炮口。”</p>

    冯胜大喊道。</p>

    炮兵们随即调整炮口,通过炮镜进行测瞄。</p>

    此时远处左良玉那边也开始行动。</p>

    流民们慢慢退去,左良玉的精锐士卒缓缓向前。</p>

    距离测量得差不多之后,冯胜再喊道:“装填炮弹!”</p>

    炮兵们把炮弹装填上去。</p>

    “准备!”</p>

    “等一下!”</p>

    傅友德伸手止住。</p>

    冯胜刚才一直在注意炮兵们的动作,没关注远处,纳闷道:“怎么了?”</p>

    傅友德指着远处道:“你看。”</p>

    冯胜看过去。</p>

    就看到远处左良玉那边的大纛,也竟然慢慢往前移动!

    “嗯?”</p>

    冯胜脸色露出疑惑的表情。</p>

    这是?</p>

    两个人对视一眼。</p>

    传闻中劣迹斑斑的左良玉,竟然并没有拿流民冲阵。</p>

    甚至身先士卒?</p>

    倒是让他们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不如问问陛下?”</p>

    傅友德也是军中大将,对于这种行为很有好感。</p>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