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小说书库 www.xssk.net,最快更新大话灵山最新章节!

地码着茶饼,饼面上印着清晰的松针纹路,像是把整座山的灵气都压进了茶里。“各位客官,这是今年头茬的灵山云雾茶,采自海拔八百米以上的绝壁,用山泉水冲泡,回甘无穷。”他提起铜壶,往盖碗里斟茶,茶汤碧绿如翡翠,热气升腾时,竟在碗口凝成小小的云团,状似灵山诸峰。

    我驻足品茗,茶汤入口,先是清冽的山风味道,继而化作松针的清香,最后在舌尖留下一抹甘甜,仿佛整个灵山都在口中舒展。老陈见我点头,眼中泛起光彩:“仙人可知,这茶树种在‘神笔峰’的石缝里,吸收的是日月精华,喝的是山雾晨露。”他忽然压低声音,“十年前俺上山采茶,遇着暴雨,是老母殿的道长救了俺,从那以后,俺每年都给殿里送新茶。”

    说话间,一位身着儒衫的书生接过茶盏,闭目细品:“此茶清润,如见灵山之秀;回甘悠远,似闻千年文气。”他睁开眼,望向远处的“聚讲岩”,那里有前人题刻的诗文,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当年王贞白、辛弃疾诸公在此论诗,想必也喝过这般好茶吧?”

    (三)百物呈祥

    铁器铺的老板正在演示他的“灵山剑”,剑身刻着三十六峰的图案,剑柄缠着松皮制成的绳套:“此剑采灵山铁矿,经七七四十九天锻造,削铁如泥,更能镇宅辟邪。”一位佩剑的侠客接过剑,轻轻一挥,竟将石桌上的茶盏劈成两半,却未溅出一滴茶汤——剑气之精,令人惊叹。

    绣娘的摊位前围满了女子,她正在展示绣着灵山老母像的香囊:“这是用‘灵草峰’的七色丝线绣的,香囊里装着艾草、薄荷,还有俺们采的灵山香灰,戴上它,百病不侵。”一位姑娘拿起香囊,凑到鼻前轻嗅,忽然红了脸:“绣娘,这香囊上的老母,竟像俺娘年轻时的模样……”

    暮色渐起时,集市中央的戏台上亮起了灯。杂耍艺人踩着高跷,扮成灵山的仙人模样,在台上表演“仙人摘星”;木偶戏则演着老母济世的传说,木偶的衣袂随风飘动,竟似真有仙气附体。台下的老妪抱着孙儿,指着木偶轻声说:“看见没?这就是老母当年救百姓的故事……”

    三、千年传承

    (一)石径寻痕

    酉时三刻,我沿着“千年步道”向棋盘峰攀登。石阶上的青苔被阳光晒得发亮,每一块石头上都有深浅不一的凹痕,那是千年来香客们的脚印刻下的印记。道旁的护栏上挂满了祈福牌,红的、黄的、蓝的绸带在风中翻飞,像是给灵山系上了七彩的腰带。

    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蹲在一块刻着古字的石碑前,用拓片仔细临摹。石碑上的文字已有些模糊,但仍能辨出“灵山老母,福泽万民”的字样。“我是研究民俗的学生,”他见我驻足,便热情地介绍,“这块石碑是明代的,记载着当年庙会的盛况。您看这风化的纹路,每一道都是历史的皱纹。”

    (二)月照初心

    登上棋盘峰时,月亮正从“文笔峰”后升起,将三十六峰染成银白。石台上摆着不知谁供的鲜果,旁边的香炉里插着几炷残香,青烟袅袅,仿佛在诉说着白日的热闹。我摸着石台上的刻痕——那是前人留下的诗句,有的字迹清晰,有的已被风雨侵蚀,却都带着同样的虔诚。

    “仙人!”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那个曾在集市上见过的学子跑上前来,书包上的“985”徽章在月光下闪闪发亮,“我考上了!真的考上了!”他掏出一张泛黄的祈福纸,上面是他去年庙会时写的愿望,“您看,当时我还怕写得不够诚恳,特意用灵山的松烟墨……”

    我望着他眼中的喜悦,忽然想起清晨在步道遇见的老妪。她的孙儿,或许也会在某个月夜,带着录取通知书,来向灵山老母报喜吧?山风掠过棋盘峰,将祈福牌上的绸带吹得哗哗作响,像是灵山在轻轻回应每一个虔诚的心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星火永续

    子时将近,老母殿的钟声再次响起。我站在峰巅望去,山脚下的灯火如繁星落满人间,每条蜿蜒的小路都像银河的支流,将点点光芒汇聚到老母殿周围。那些提着灯笼的香客,宛如流动的星子,在夜色中勾勒出灵山的轮廓。

    “知道吗?”守庙人不知何时来到身边,望着山下的灯火,眼中泛起泪光,“我爷爷的爷爷,就是当年修庙的石匠。他说,灵山老母的香火,就像这山上的松树,砍了又长,枯了又荣,永远断不了。”他指向殿宇飞檐上的铜铃,“您听,这铃声传了千年,每一代来庙会的人,都把心愿系在铃上,风吹铃响,就是老母在应答。”

    钟声渐歇,月光更明。我望着石台上的露珠,忽然发现每颗露珠里都映着一个小小的灵山,映着香客的笑脸、商贩的吆喝、学子的期盼。原来,灵山的灵,从来不在天上,而在每个人的心里——当你带着虔诚而来,带着希望而归,灵山便有了回应,庙会便有了传承。

    四·雾散天明

    戊申年四月十五,卯时初刻,晨雾开始消散。老母殿的台阶上,老妪正将孙儿的中举喜报贴在祈福墙上,风掀起喜报的边角,露出下面层层叠叠的旧纸条,每一张都写着不同的心愿,不同的感激。

    集市上,糖画师傅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这次他画的是灵山老母抱着孩子的模样;茶农老陈的茶篓已空了大半,却笑得比阳光更灿烂,因为他知道,明年春天,“拥笔峰”的茶树又会抽出新芽;戏台上,木偶戏换了新剧本,演的是现代少年登上灵山,得到老母指引的故事。

    我站在牌坊下,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有人带着疲惫而来,有人带着满足而归;有人第一次踏上石阶,有人已是白发苍苍的常客。但无论是谁,当他们抬头望向“灵山圣境”的匾额时,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的光——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对千年传承的信任。

    晨雾散尽,阳光铺满石阶。不知何处传来歌声,还是那首古老的调子,却又添了新的歌词:“灵山雾散哟日头明,老母护佑哟万代兴……”歌声掠过古松,掠过牌坊,掠过每一个心怀虔诚的人,最终融入蓝天,成为灵山永恒的回响。

    喜欢大话灵山()大话灵山。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