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评书是老少皆宜的艺术,有事没事都可以听,因为它不象打游戏时要占着手。
    小民家在叫一个“评城”
    的地方,其实原先不叫评城,后来几乎所有这个城里的人都爱听评书,就被改了名字。
    评城里听书人多,说书的人也不少,每到晚上总有几处固定得地点开书,或是古树下,或是古塔旁,无论在哪儿都少不了悠远的古香。
    也可能那古树也是听书长大的。
    繁忙的上班的人们即使没时间去这些地方,也不能摆脱评书的引力,电视书场和广播书场也是好去处。
    “评城”
    处处有书,人人爱书,免不了出现许多的组织协会,人以群分,虽都是爱书,但书有不同,说书人亦有风格,就好像有人崇拜某人说书,便是他说得都是好书;有人只爱某一部书,即是让小毛孩子来说,他也乐得听、乐得叫好。
    评城最近又多了一个书友聚集地,号称“书山俱乐部”
    ,且叫亮口号:“今天的小书迷,明天的评书家。”
    明显是为了招揽学生入会,而且还是中小学生,想来凡是成年成家之人总会厌恶这个“小”
    字,在处处有书的环境里耳儒目染,仿佛个个都是底韵深厚,怎能被冠上小字?况协会众多,还舍你没处去了吗?至于老人们更是不屑一顾,瞟都不瞟一眼。
    于是,到书山俱乐部报名的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
    2
    小民自从被父母从爷爷哪里接回评城的家,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暑假来了,民子爸妈想充实一下孩子生活,给他报个班儿。
    这天周末全家逛街,见一所楼下围很多人,大都是大人带着孩子。
    民父说:“看来这都是来报班儿的。”
    民母说:“争着抢得必定不坏,我看咱也去报一个吧。”
    父母领着民子排队报名,这时人多得好象蜂巢的蜜蜂,磨肩接踵。
    刚排上一分钟,听见前面有人喊:“茶具发送完毕!”
    人群应声而散,先前团结的蜜蜂这时都变成了受惊的鸟儿,转眼间消失得无踪影。
    人散去,现出一张破课桌,旁边立个牌子,上写“前五十个报名的送精美茶具一套。”
    民子父母才意识到刚才的蜜蜂来的目的是想领茶具,扭头就要走。
    忽见一人挡在面前,满脸堆笑,细细的眼缝里光芒四射,此人二十多岁,方脸大嘴,这么一笑,嘴片子撅起老高,隐隐看到里面一排黄板儿牙。
    民父道:“啥事儿?”
    那人道:“欢迎来到书山俱乐部!”
    民母道:“请你找别人去吧。”
    那人道:“您看还有别人吗?唉,都怪我策划失误,报名费才收一百,却要送他们一百二十块的茶具,我想就算前五十个不赚,后五十个总该赚吧,没想到人都跑了,还就你们好,没跑,是用走的,但我要告诉您,别走,请听我说!”
    民母道:“太阳这么晒,说什么啊,不听!走!”
    那人拉住,对后边同伙人喊:“撑伞打扇上可乐!”
    随即笑道:“别急着走,我们这免费休息,还有免费饮料呢!歇会儿再走,你说是不是啊?小朋友?”
    民子看见那课桌上真有可乐,就不走了要休息。
    父母也累,就过去休息,民母道:“歇会儿准走!”
    那人忙指挥同伙递上饮料打扇子,坐在太阳伞下倒也舒服,而且还免费。
    那人见民子一家已经心平气和,便道:“我们啊,是市共青团组织的一个协会,名字叫‘书山俱乐部’,绝对正规,我们就是针对孩子做出了一套方案,要组织孩子们夏令营,去书的发源地游览,积累人生财富。
    一会儿电视台要来现场采访,真假好坏您眼睛比我亮!”
    民母道:“别说了,我们没带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