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小说书库 www.xssk.net,最快更新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话说高虎趁着雍巫统兵出城,便在城楼上埋伏了壮士,派人去请竖刁来商议事情。竖刁毫无怀疑,昂挺胸地来了。高虎在酒楼里设宴款待他,三杯酒过后,高虎开口说:“如今宋公纠集诸侯,率领大军送太子到这里,我们该怎么抵御呢?” 竖刁回答:“已经有易牙(雍巫)统兵到郊外迎敌了。” 高虎说:“敌众我寡,这可怎么办?老夫想借助您的力量,来挽救齐国的危难。” 竖刁说:“我能有什么能耐呢?要是老大夫有什么差遣,我一定听从命令!” 高虎说:“我想借您的脑袋,去向宋国谢罪!” 竖刁惊愕地立刻站起身来。高虎回头对左右的人喝道:“还不动手!” 墙壁后面埋伏的壮士冲了出来,抓住竖刁,将他斩杀。高虎随即大开城门,派人传呼说:“世子已经到城外了,愿意去迎接的人跟我来!” 百姓们向来厌恶雍巫和竖刁的为人,因此不拥护公子无亏,看到高虎出城迎接世子,无不踊跃跟随,随行的人何止上千。国懿仲进入朝堂,径直来到宫门口,求见公子无亏,上奏说:“人心都想拥戴世子,大家都来迎接他,老臣无法阻拦,主公您应该赶紧想办法避难。” 公子无亏问道:“雍巫和竖刁在哪里?” 国懿仲回答:“雍巫胜负还不知道。竖刁已经被国人杀了。” 公子无亏大怒,说:“国人杀了竖刁,你怎么可能不知道?” 回头示意左右的人要抓住国懿仲,国懿仲赶紧逃出朝门。公子无亏带领数十名内侍,乘坐一辆小车,怒气冲冲地手持宝剑出宫,下令要征壮丁,放兵器,亲自去抵御敌人。内侍们四处呼喊,可国里没有一个人响应,反而招来了许多冤家对头。这真是:“恩德终须报,冤仇撒不开。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

    这些冤家,大多是高氏、国氏、管氏、鲍氏、宁氏、陈氏、晏氏、东郭氏、南郭氏、北郭氏、公孙氏、闾邱氏等众官员的子孙。当初他们只因不依附公子无亏,被雍巫和竖刁杀害,他们的家属个个心怀怨恨,如今听说宋君送太子回国,雍巫统兵抵抗,从私心来讲,巴不得雍巫战败。又担心宋国的军队到来,会有一番残酷的杀戮,大家心里都忐忑不安。等到听说高老相国杀了竖刁,去迎接太子,无不欢喜,都说:“今天终于天理昭彰了!” 大家都带着器械防身,到东门打探太子的消息,恰好撞见公子无亏乘车赶来。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人带头,众人相助,各自拿着器械,将公子无亏团团围住。内侍大声喝道:“主公在这里,你们不得无礼!” 众人说:“他哪里是我们的主公!” 说着就向内侍乱砍,公子无亏抵挡不住,急忙下车逃跑,也被众人杀死。东门一片混乱,幸好国懿仲赶来安抚了一番,众人才散去。国懿仲把公子无亏的尸体抬到别的馆舍殡殓,一面派人飞去报告高虎。

    再说雍巫正屯兵在东关,与宋军对峙,忽然军中在夜里大乱,传言说:“无亏和竖刁都死了,高虎相国率领国人,迎接太子昭为君,我们不能助纣为虐。” 雍巫知道军心已经动摇,心里像被芒刺扎着一样,急忙带着几个心腹,连夜逃到鲁国去了。天亮时,高虎赶到,安抚了雍巫所率领的士兵。接着一直来到郊外,迎接世子昭,并且与宋、卫、曹、邾四国讲和。四国军队退兵。高虎护送世子昭来到临淄城外,暂时在公馆停下,派人报国懿仲准备好天子的车驾,率领百官出城迎接。

    却说公子元、公子潘得知此事,约公子商人一同出城,去迎接新君。公子商人不高兴地说:“我们在国内奔丧,昭却不让我们参与哭泣之礼,如今他借助宋国的兵力,以小欺大,强行夺取齐国君位,于理不合。听说诸侯的军队已经退了,我们不如各自率领家中的卫士,声称是为无亏报仇,赶走子昭。在我们三个人当中,让大臣们公平商议,推举一人为君,这样也免得受宋国的控制,灭了先公作为盟主的志气。” 公子元说:“如果这样,应当奉宫中的命令行事,这样才名正言顺。” 于是他们进宫向长卫姬禀告。长卫姬哭着说:“你们能为无亏报仇,我死也无憾了!” 随即命令召集无亏旧日的一班随从,再加上三位公子的党羽,一同抗拒世子。竖刁的手下也有心腹之人,想为他们的主子报仇,也来相助,分头守住临淄城的各个城门。国懿仲畏惧这四家的人多势众,便紧闭府门,不敢露面。

    高虎对世子昭说:“无亏和竖刁虽然死了,但他们的余党还在,况且有三位公子带头,紧闭城门不让我们进去。如果想要进城,就必须交战,倘若战败,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不如还是去宋国求救,这才是上策。” 世子昭说:“一切听从国老的主张。” 高虎于是护送世子昭再次逃到宋国。宋襄公刚刚班师回到边境,就看到世子昭来了,十分惊讶,询问他的来意。高虎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他。襄公说:“这是我班师太早的缘故。世子放心,有我在,还愁进不了临淄吗?” 当即命令大将公孙固增加车马(先前有卫、曹、邾三国一起出兵,只用了二百辆兵车,如今独自出兵,增加到四百辆)。任命公子荡为先锋,华御事为后卫,自己亲自率领中军,护送世子,再次离开宋国边境,进入齐国郊外。

    此时有高虎在前面开路,把关的将士望见是高相国,立刻打开城门迎接,宋军一直逼近临淄城下安营扎寨。宋襄公见城门紧闭,便吩咐三军准备攻城器具。城内的公子商人对公子元、公子潘说:“宋军要是攻城,必然会惊动百姓。我们率领四家的人众,趁他们休息尚未安定,合力攻打。幸运的话能取胜固然好,不幸战败,就暂且各自设法避难,再做打算。总比死守在这里强,万一诸侯的军队都聚集过来,那可怎么办?” 公子元、公子潘觉得有道理。于是在这天夜里,打开城门,各自率领军队出来偷袭宋营。他们不知道宋军的虚实,只偷袭了先锋公子荡的前营。公子荡措手不及,弃寨而逃。中军大将公孙固听说前寨有失,急忙率领大军前来救援。后军华御事,同齐国老大夫高虎,也各自率领部下接应。双方混战,一直打到天亮。四家的党羽虽然人多,但各为其主,人心不齐,怎么能抵挡得住宋国的大军。当下混战了一夜,四家的人众被宋兵杀得七零八落。公子元担心世子昭回国后,自己会遭遇灾祸,趁着混乱带着几个心腹,逃到卫国避难去了。公子潘、公子商人收拾残兵败将进城。宋兵紧追其后,他们来不及关闭城门,崔夭为世子昭驾车,长驱直入。上卿国懿仲听说四家的军队被打散,世子已经进城,便聚集百官,同高虎一起拥立世子昭即位。就把这一年定为元年,这就是齐孝公。

    齐孝公即位后,论功行赏,晋升崔夭为大夫。拿出大量的金银财宝,重重犒赏宋军。宋襄公在齐国边境停留了五天,才返回宋国。当时鲁僖公率领大军来救援无亏,听说孝公已经即位,便中途返回,从此鲁齐两国产生了嫌隙。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公子潘和公子商人商议,把出兵抵抗的事情,都推到公子元身上。国、高两位老臣,心里明白是四家共同谋划,但为了让孝公消除怨恨,与大家修好,便只惩治了带头作乱的雍巫和竖刁二人的罪行,将他们的党羽全部诛杀,其他人都赦免不予追究。这年秋天八月,将齐桓公安葬在牛堈之上,接连筑起三座大坟。把晏蛾儿葬在旁边,另外筑起一座小坟。又因为无亏和公子元的缘故,将长卫姬、少卫姬两宫的内侍和宫女,全部下令陪葬,死去的有好几百人。后来到了晋永嘉末年,天下大乱,有村民挖开齐桓公的坟墓,墓前有一个水银池,寒气刺鼻,人不敢进去,过了几天,寒气渐渐消散。于是村民牵着猛犬进入墓中,得到几十斛金蚕,还有珠襦玉匣、丝绸彩缎、兵器等,数不胜数,墓中的骸骨杂乱无章,都是殉葬的人。由此可知孝公当年安葬父亲的隆重。但这又有什么用呢!髯仙有诗写道:“疑冢三堆峻似山,金蚕玉匣出人间。从来厚蓄多遭,薄葬须知不是悭。”

    话分两头。却说宋襄公自从打败齐兵,送世子昭成为齐国国君,自认为立下了盖世奇功,便想号召诸侯,取代齐桓公成为盟主。又担心大国难以召集,便先邀约滕、曹、邾、鄫等小国,在曹国南部结盟。曹、邾两国国君到了之后,滕子婴齐才赶到。宋襄公不许婴齐参加结盟,把他囚禁在一个房间里。鄫君畏惧宋国的威势,也来赴会,但已经逾期两天了。宋襄公问群臣说:“我刚刚倡导结盟友好,鄫这样的小国,竟敢怠慢,迟到两天,不重重惩罚它,怎么能树立我的威望!” 大夫公子荡进言说:“从前齐桓公南征北讨,唯独没有征服东夷各部。您想要在中原树立威望,必须先征服东夷。想要征服东夷,必须利用鄫子。” 襄公问:“怎么利用他呢?” 公子荡说:“睢水边上,有个神灵能兴风雨。东夷人都立祠庙祭祀它,四季祭祀从不间断。您如果真的用鄫子作为祭品,祭祀睢水之神,不仅神灵会降福,让东夷人听说后,都认为您能对诸侯生杀予夺,谁能不畏惧而前来归服呢?然后借助东夷的力量,去征讨诸侯,霸业就可以成就了。” 上卿公子目夷劝谏说:“不行,不行!古时候小事都不用大的牲畜作为祭品,这是重视生命,何况是人呢?祭祀,是为了给人祈福。杀人来祈求人的福气,神灵肯定不会享用。况且国家有常规的祭祀,由宗伯掌管。睢水的河神,不过是个妖鬼罢了!这是夷人的习俗祭祀的,您也去祭祀,看不出您比夷人高明在哪里,又有谁会归服您呢?齐桓公主盟四十年,使灭亡的国家得以存续,使断绝的世系得以延续,每年都对天下施予恩德。如今您才举行一次盟会,就杀戮诸侯去讨好妖神,我只看到诸侯会因为恐惧而背叛我们,没看到他们会归服。” 公子荡说:“子鱼(公子目夷字子鱼)的话错了!您谋求霸业的方式和齐桓公不同。齐桓公治理国家二十多年,然后才主盟,您能等吗?情况缓和时就用德政,情况紧急时就用威势,快慢的次序,不能不弄清楚。不与夷人亲近,夷人就会怀疑我们;不让诸侯畏惧,诸侯就会轻视我们。国内轻视,国外怀疑,怎么能成就霸业呢?从前武王砍下纣王的头,悬挂在太白旗上,从而得到天下。这是诸侯对天子的做法,对小国的国君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您一定要这么做。”

    宋襄公本心急于得到诸侯的拥护,便不听公子目夷的话,让邾文公抓住鄫子,将其杀死并烹煮,用来祭祀睢水之神。还派人召集东夷的君长,都来睢水参加祭祀。东夷人向来不习惯宋国的政令,没有一个人来。滕子婴齐大惊,派人用重金贿赂宋襄公,请求释放自己,宋襄公这才解除了对婴齐的囚禁。曹国大夫僖负羁对曹共公襄说:“宋国急躁又暴虐,这件事肯定不会成功,我们不如回去。” 曹共公便告辞回国,于是没有尽到主人的礼节。宋襄公怒,派人责备他说:“古时候国君相见,有肉干、粮食、活牲口等礼物,来增进宾主之间的友好。我在您的国境上停留,已经不是一天了。三军将士,还不知道您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